日本川崎富作醫師於1961年首先報告一位特殊嬰兒病例,患者持續高燒﹑眼結膜充血﹑嘴唇泛紅﹑乾裂﹑舌頭呈草莓狀﹑頸部淋巴腺腫大﹑手腳掌紅腫﹐數天後﹐從指趾尖端開始呈膜狀脫皮﹐當時對此症不甚明瞭。到了1967年﹐他共收集了50餘病例提出報告﹐稱之為「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」。以後各國學者也有陸續報告,並稱之為「川崎症」。
流行病學
        臺灣自民國67年發現第一個病例以來﹐目前已累計超過5,000例﹐其中已死亡者9人﹐死亡率約為千分之一點八。其好發於5歲以下的幼兒﹐男女比率為1.5比1﹐每年夏﹑冬兩季進入流行高峰。
病因
         至今仍未明。全世界有許多學者專家致力於各種病因的研究﹐如細菌﹑病毒﹑黴菌﹑立克次體﹑恙蟲﹑璊蟲﹑環境污染﹑清潔劑等﹐但未有明確答案。目前僅知其為免疫反應造成的全身性血管炎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su paichou 的頭像
    hsu paichou

    Dreams or Reality?

    hsu pai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